2020年10月15日, 我校举办了以“拥抱新时代,共谋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一期干部学习培训会,学习培训会在广州校区行政楼305举行,我校校领导与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了学习会。
在学习培训会上,刘校长谈了自己对职业教育发展前景、把握机遇升本和民办高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升本,刘校表示,我们对升本要坚持“目标不变、思想不松、步伐不停”的指导思想,瞄准发展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集中力量补齐短板,力争在升本目标上有所收获。
在民办高校管理工作方面,刘校表示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对招生工作的思考。招生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周期的起点,对连续几年招生冷门的专业,要考虑是否暂停招生,对学生过于密集、热门的专业要考虑如何分流。
2. 对就业工作的思考。就业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周期的终点。要重视建立毕业实习与推荐就业相结合的校企合作机制,要关注政策导向变化和毕业生的诉求,要关注用人单位对各专业毕业生的招聘条件、需求信息、人才质量评价且应及时反馈给教学部门参考,要作为改进工作的指引之一。
3. 对师资工作的思考。高校的主业就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各类合格人才,必须树立“以教学为中心”,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既要考虑人力成本因素,充分利用好华立园的各类教学资源,确保教学任务的落实。同时,为了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更高目标,又要树立优化师资队伍的理念和措施,补齐短板。
4. 对专业建设的思考。专业建设要着力于体现一所高校的办学特色。在具体实践中,每年申报新专业不宜过多,并要论证必要性和可行性,要考虑师资、实训的承载及投入产出效益。一个二级学院不宜管辖过多的专业,否则容易顾此失彼。对拟考虑首批申报本科的专业或专业群,必须给予实质性的有力的政策扶持。
5. 对科研工作的思考。我们必须从校情实际出发,着眼于在课题、论文、专利、专著、经费额等几大类科研评价类别中寻找突破口,发挥教授们“传帮带”的作用,精准施策。民办高校用于科研经费的资助毕竟有限,应主要用在支持教科研标志性成果、重点专业建设、创新强校工程等有利于为升本创造条件的若干项目上。
6. 对集团式办学模式的思考。华立教育集团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创业,已经形成多层次、多校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我们要思考广工华立面临转设和江门新校区建设的新目标的问题,我们要思考华立职院面临升本和优化云浮校区发展新目标的问题,我们也要思考华立技师面临江门新校区建设和争取高职学历教育资格新目标的问题。
最后,刘校表示可以预见,华立园三所高校都有大发展的美好前景和想象空间,但也面对着激烈竞争的办学大环境,机不可失,任重道远。双校区办学格局的形成,一是要看到不同办学实体、不同办学层次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好处,也要关注办学资源产权清晰的评估和考核要求。二是要看到双校区办学扩大了发展空间的好处,也要关注双校区之间距离较远、办学资源分散、重叠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