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8日上午,广东省民办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研讨会暨广东省民办职业院校校长联盟成立仪式在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主办,广东教育出版社和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承办。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广东省教育厅原党组成员、巡视员赵康,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马晓明以及广东省26所民办及部分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副校长、教务处负责人等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马俊主持。
为深入贯彻学习《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做好广东省民办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2021年伊始,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便组织召开此次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研讨会,旨在通过政策学习、专题讲座、经验分享、讨论交流等形式,探讨广东省民办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的创新路径。
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赵康在致辞中表示,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技能型人才成为当今最为缺乏的人才类型之一,发展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民办职业院校能够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主体优势,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发展,能有效提升技能需求供给的对接效率,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的服务能力。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旨在通过本次研讨会,聚焦民办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建设问题,力争回答“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三个核心问题,并提出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教师积极“导学”为基本范式,形成以培养“大国工匠”为目标的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
由于防疫要求,教育部行指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国川采取连线的方式,在北京进行线上主题讲座《基于国家政策导向的体、美、劳教育课程建设》。讲座高屋建瓴,解读了国家最新的有关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方向和要求,为民办职业院校整体发展提供建设性指导意见。王国川副主任指出德智体美劳五育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但是事实上,无论从基本条件、师资建设、教学安排等方面高职院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一直是短板,需要逐步改善条件,改革教学和评价方式,要把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纳入到督导评估和考核体系中去。王国川副主任强调三全育人和五育相结合,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在认知层面上要全面认识、统筹考虑,要运用新技术,深化五育之间的影响和融合。二是在开发课程专业标准时,既要考虑把劳动、美育和体育教育放在公共基础课里,也要把三者安排在通识课中,既要考虑素质教育的需要,也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三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技术职能,以及良好的健身和卫生习惯等。
在本次研讨会上,广东省民办职业院校校长联盟正式成立,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出任联盟理事长单位,本届执行理事长单位由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出任。联盟旨在为广东省民办职业院校搭建一个沟通、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关注民办职业教育中普遍关注或与建设发展相关的议题,不断进行深化研究,合力寻找解决方案,真正推动广东省民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民办职业院校校长联盟执行理事长单位、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执行校长马龙海在成立大会上发表讲话。马龙海执行校长指出2021年开局之年,广东省民办教育面临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大变局,如何思变局,如何开新局,召开此次研讨会则意义非凡。相关职业教育改革文件方案对职业教育未来的新格局做了明确的描述,下一步如何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三教改革就是一个切入点。马龙海执行校长详细介绍了华立职院的相关改革措施以及实施效果,学校按照张智峰董事长的指示和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成才为目标,构建了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哲学、工程、人工智能、商务、美育/艺术和体育六类课程教学改革为引领,首创了PEABAP核心素养提升课程体系,推行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突出的教育教学成绩,获得了团中央和社会认可。
马龙海执行校长表示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州华夏职业学院等13个高职院校成为第一批广东省民办职业院校校长联盟成员。联盟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为原则,探索跨校、跨境、校企人才培养新机制、管理新理念和发展新模式。相信联盟在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的领导下健康发展,服务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为广东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方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的先行者,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建华在会上做了主题经验分享,就民办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怎么开、怎么上课、用什么教材上课。2020年,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携手广东省内外四十余所高校,包括多所“双高计划”学院、省级示范校,共同编写了一整套公共基础课程系列教材,包括《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程》《创新创业理论与实务》《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健康教育教程》《应用写作教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高等数学教程》《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数字媒体技术概论》等12本教材,既满足了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的教学需要,又对劳动教育、人工智能等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新型特色课程做出了积极探索。
广东教育出版社职教高教研发部负责人李霞就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经验进行了讲解。自《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颁布,职业院校教材建设和管理就进入统筹设计、精准管理的新阶段,课程改革随之而来的则是教材的更新与迭代,“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遴选和公布也因此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她从教材出版的角度出发,分享了建设符合国家规划教材标准的建设要点和相关要求,并表示将坚守教育初心,助推广东省职业教育教材出版,服务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
会议最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马晓明做了题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高水平专业群》的精彩讲座,马校长结合深职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从“对接产业设置专业”“实行专业动态调整”“校企共建一流专业”“一流专业建设思考”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他强调,高职院校要围绕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进行布局,并且不断完善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并以深职院信息通信技术专业与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为例,详细阐述了校企合作的方式及其对专业建设乃至学校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促进作用,由校企合作成果之一的“课证共生共长”谈及2017年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分享了期间的心路历程和感悟体会。他指出,要做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内在需求”是前提,“毕业生质量”是核心,“文化相融”是基础,“课程体系”是内容,“强强合作”是保证。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而2021年则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新旧交替之际,广东省民办职业教育也将迎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更好地进行广东省民办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建设,还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探究与实践。本次研讨会过后,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还将以广东省民办职业院校校长联盟为依托,陆续组织开展学术交流、讲座培训、课题研究等活动。也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能够真正擦亮广东省民办职业教育名片。
(图/新媒体/文/吴韵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