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教强根基 守正创新育新人——学校2025年度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圆满落幕

发布者:学院办公室发布时间:2025-04-15浏览次数:25


为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学水平,学校414图书馆104会议室了“2025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决赛连线云浮校区同步直播。经过激烈角逐,何楚婷、黄海燕等13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本次比赛由教务处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办和团委协办。两校区师生代表150余人参与观摩,学校近年来思政课建设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


图为:广州校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决赛现场


图为:云浮校区线上同步直播观赛现场


党办主任石朝阳在致辞中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勉励全体教师以教学为火炬,照亮青年成长之路。他指出,本次比赛不仅是教学技能的比拼,更是对思政课教师政治站位的考,期待通过赛事激发教师比学赶超的内生动力,推动形成百花齐放的教学改革局面


图为:党办主任石朝阳


以赛为媒:打造教学创新的竞技舞台‌

自启动比赛以来,共有30余名思政课专职教师与辅导员教师参与比赛,历经院系初赛、复赛最终有6名教师晋级决赛决赛中6位师围绕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主题展开教学。参赛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案例分析、雨课堂互动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将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有机结合。一等奖获得者何楚婷师以中医药文化传承中文化自信切入,将中医药改革智囊团等新鲜例融课堂汇入主题一等奖获得者黄海燕老师通过云浮革命史的案例植入和“中国新四大发明的时空对比,引导学生增进家国情怀和感悟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国家战略布局。现场评委认为,参赛课程既有政治高度,又贴近学生需求充分展现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与创新活力。


图为:校级决赛参赛教师的精彩呈现

 ‌促建:专家把脉引改革导向

学校对校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高度重视。为确保评审工作的权威性与专业性,特邀教务处主持工作副处长、科研处处长、教学督导室主任、教学督导副主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共同组成专家评审小组,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技术运用、课堂互动效果及思政育人实效等多维度对参赛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评审专家团队涵盖教学管理、学术研究、质量监控和学科建设等领域的负责人,既体现了多部门协同联动的严谨性,又彰显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评审导向。


图为:专家评审小组

 ‌以誉励行:榜样力量激发队伍活力

奖典礼上,教务处主持工作副处长王泽秀、科研处处长刘兰平共同为一等奖获得者何楚婷、黄海燕颁发获奖证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廖良初为二等奖获得者王彩云、刘燕等4名教师颁发获奖证书;校教学督导办公室主任王焰安、教务处副处长曾英姿为三等奖获得者张青、黄婧等7名教师颁发获奖证书。


图为:评委专家和领导嘉宾为获奖教师颁奖与合照


教务处主持工作副处长王泽秀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比赛凸显了学校以高质量思政课引领育人全局思路同时,高度评价比赛成效:这是一场充满思想张力与教育情怀的盛会”。认为参赛教师普遍展现出三大亮点:一是教学理念紧扣时代脉搏,将国家战略、社会热点转化为鲜活教学资源;二是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模式,运用情景辩论、匿名评价等创新手段增强课堂吸引力;三是教学语言具有理论穿透力与情感感染力,真正实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最后,她建议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在课堂设计中深化师生共研机制,推动思政课从“单向传授”向双向奔赴升级。


图为:教务处副处长王泽秀作总结讲话


数字赋能: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作为学校大思政课建设年的重要举措,本次比赛呈现出显著特色:一是强化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同频共振,邀请专业课教师参与评审,促进跨学科教学经验互鉴;二是突出数字赋能,要求参赛教师运用智慧教学工具,50%的复赛评分基于线上教学资源建设质量

未来学校将持续完善教学竞赛—培训提升—质量评估三位一体机制,推动思政课建设与学科发展、社会实践深度融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



作者:刁镜林                                   

编辑:伍揆祁、王焰安、王泽秀        

审核:陈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