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贯彻落实城建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加深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简称“地矿”)专业、水文与工程地质(简称“水工”)专业学生对“普通地质”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地质现象观察和野外实践的能力,2024级地矿、水工专业170名学生前往肇庆市七星岩、罗定市长岗坡渡槽、西江降水沙滩、湾边村、云浮东站周边、云浮市蝶采园开展为期四天的“普通地质实训”野外地质实习。实习指导老师刘昊茹、阎学欣、张树岐、钟珊珊、杨俊,辅导员吴靖、刘铖聪带队实习。
为了确保实习顺利开展,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实习前开展地质实习动员大会暨安全教育会,确定实习队伍分组情况并设立安全管理员。
实习路线一:肇庆市七星岩
七星岩是开展地质教学的理想场地,这里可以观察到丰富的地质构造、喀斯特地貌、流水地貌等。七星岩所在区域是北岭背斜与羚羊峡背斜之间的向斜,在观察岩层时,我们发现岩层有近似直立的背斜特征,推测为复向斜。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尤其是流水侵蚀,灰岩抗蚀力比较弱,在强烈的溶蚀作用下剥蚀了背斜核部,因此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再进一步受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两侧开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岩山峰。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石灰岩下方应该是泥盆纪的砂岩或粉砂岩。
肇庆市七星岩地质、地形、地貌剖面图(刘尚仁, 1988)
七星岩多个湖泊水文特征呈现水量较大、水量的季节变化小、流速平稳、无明显的汛期、无冰期、含沙量小等特点。这样的气候和水文特征决定了七星岩拥有显著的河流侵蚀地貌,其中典型河流地貌类型:河漫滩、河床、阶地等一一对应七星岩内的地貌景观。
实习路线二:云浮东站——蝶采园
云浮东站附近路边地质体受风化作用、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影响呈现典型地貌特征,在此处带领学生分析岩性、识别风化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掌握地面流水地质作用、流水冲刷的洪沟跟洪积物的特点。还需识别节理、小断裂构造、断裂带、破裂面、岩石脉,以及GPS定点、使用罗盘测产状、采集岩石样本等基本野外技能。
除此之外,蝶采园内奇石也具有分析价值。砂岩,石英砂岩,硅质成分很高,成为白色,灰白色,有部分白色细闪石英脉,后期填充,主要由各种砂粒胶结而成的,颗粒直径在0.05-2mm,其中砂粒含量要大于50%,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
实习路线三:西江降水沙滩——公路旁采石场——湾边村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西江所在区域可见两条古河道,其中一条古河道穿越现今端州所在区域,而现河道为羚羊峡,西江改道原因值得探讨学习。原来,在更新世末,羚羊峡断裂斜切烂柯尾山(断裂峡谷),破碎带一面受西江正面而来的河水冲击,一面在山区沿破碎带受支沟的底蚀作用。当新河床低于旱峡原河床时,便袭夺了原河道之水,作第二次改道,形成了著名的“羚羊峡”。而被遗弃的水基头河道,便被当地居民俗称为“旱峡”。了解西江河道改道背景后,继续对河流地质作用及其产物进行识别,河流阶地、河漫滩、泥裂、波痕等。
西江古河道与现河道图(①——西江早期河道;②——西江中期河道;③——西江现河道)(吴继远,1993)
此处主要地层以泥盆系鼎湖山组(Ddh)和泥盆系春湾组(D2)为主,泥盆系鼎湖山组(Ddh)岩性以砂岩为主,泥盆系春湾组(D2)岩性以页岩为主,有断层构造、褶皱构造发育,让学生学会辨认断层、褶皱、节理面等,并采取相关的标本。
实习路线四:罗定市罗平镇长岗坡渡槽
开展红色思政教育活动,也是野外地质实习的重要一课,实习队伍与城建学院党总支共同赴罗定市罗平镇长岗坡渡槽纪念馆参观学习。途中,校党委委员、校长助理、城建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剑锋、城建学院院长徐耀鉴、党总支副书记郭君兰与实习学生亲切交谈,了解实习学习情况,为学生手绘的野外地质图件点赞。
通过观看实物资料、图解、3D图像以及聆听解说、现场教学等形式,清晰的讲述了渡槽的建造过程及原理。随后趁热打铁,在渡槽旁展开专业教学,地学教师张树岐给学生介绍该区地质背景、岩溶地貌、岩性分析、渡槽及金银河水库的选址原则等知识;土木教师罗远明给学生从水利基础知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智慧水利管理等方面作专业讲解,两位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让学生清楚明白工程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结合“地下”与“地上”多方面因素考量。
最后,城建学院院长徐耀鉴教授勉励青年学子要牢记初心使命,勇担时代重任,领悟长岗坡精神的深刻内涵,要“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实习实践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切实提升创新创造能力,为国家资源勘查贡献力量。
四天野外地质实习圆满收官,170名同学在7位老师的带领下,在实地中感受地质学的魅力,加深了对地球演化和地质历史的理解。同学们实地考察,深深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哲理。实习过程经受住了脑力与体力的双重考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成长,掌握了基础地质实测方法,锻炼了科学观察和分析能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联动的教学实践模式,不仅帮助学生构建起专业系统知识体系,更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次难忘的实习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行与探索。
作者:刘昊茹
编辑:何虹娴
审核:徐耀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