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秉承“学生在哪里,高校党的工作就推进到哪里”的理念,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到实处,努力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态。电力与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儒雅电力人”——“三十本书·阅读工程”系列文化育人建设。开展了党员教师走进“一站式”学生社区读书分享活动,积极探索“党建+”社区育人体系建设。
作为电力与智能制造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党员郑理广于2025年3月27日,走进G2栋楼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读书分享”活动。
学生党支部书记郑理广同志,分享的书是《雷锋在营口》以1959年的那个寒冬,雷锋初到营口新兵连时的时代特征为背景,生动地展示出雷锋同志的精神内涵,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种纯粹的精神坐标—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生命价值不在于获取多少,而在于创造多少;不在于享受什么,而在于奉献什么。当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就是对雷锋精神最好的传承,也是对《雷锋在营口》最深情的阅读。
陈霖同学分享的书目是《巨人的诞生》。本书不仅是一部个人传记,更是一部20世纪中国革命的“意识起源史”。它告诉我们,巨人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时代矛盾、思想碰撞与实践探索共同作用的结果。实践先于理论,毛泽东的思想并非纯粹的理论构建,而是通过调查、斗争与失败不断修正形成的“行动哲学”。同时,也为实现我们的目标和价值指明了方向。
王海婷同学分享的书目是《钢铁是怎样炼成》。该书讲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革命烽火中成长的历程,展现了一个普通工人子弟如何在战争、疾病与极端困境中锤炼出钢铁般的意志,最终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启示我们要懂得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对生命的热爱即使破碎也要发光。
陈列文同学分享的书目是《保卫延安》。该书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红色经典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以解放战争时期的延安保卫战为背景,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书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略思想,对今天的奋斗者仍保持着激励作用。
同学们的精彩分享,赢得了“一站式”学生社区里的同学热烈掌声,他们纷纷询问电力学院下次什么时候还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大家纷纷要报名参加读书分享。
作者:叶释文
编辑:郑理广
审核:褚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