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定而后动 我校为“十四五”开局谋新篇

——我校召开2020-2021学年教学与科研研讨会议记实

发布者:学院办公室发布时间:2021-03-05浏览次数:711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十四五”是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实现升本、谱写新时代绚丽篇章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结点,对影响学校长期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深层次问题开展深入研讨;为此,学校34日下午在一号报告厅召开2020-2021学年教学与科研研讨大会。校领导、副科以上干部、各专业系主任和专业带头人参加了大会,云浮校区以视频方式参会。大会由马龙海执行校长主持,评建办孙虎主任、计算机学院王建华院长、会计学院李哲院长、教务处何志宏副处长和科研处李卫国副处长围绕以“升本”为目标从各专业不同角度做了精彩的专题发言,分享了各自研究所得。




  孙虎主任首先介绍自己对教育部最新出台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办法>)文件学习的心得体会;接着详细解读了《标准》《办法》的总体思路、内容框架、关键指标、主要创新点、设置条件等。孙主任指出教育部最新文件是“十四五”期间高职院校学校升本、专业升本的最重要、很明确的工作指南;对照分析学校的教学科研现状后提出相关建议。孙主任的建言良策为各个二级学院专业升本提供方向指引。



  王建华院长做《“软件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汇报发言。王院长总结回顾了自2018年计算机学院成立以来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成绩:累计获得教育部项目3项,教育厅、校级立项28项,核心期刊论文18篇,出版教材3部,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13项目,获得教科研经费160多万元。2019年软件技术专业领衔获得省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王院长接着就科研实力、特色与创新等方面与同类院校进行了比较,指出存在的不足;从改革“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群+校企共建模式、创新建设“软件人才”专业群培养高地、积极培育省级获奖、项目,打造省级团队、精品开放课程,打造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等方面提出 “软件技术”专业群的建设建议。王院长强调我们要借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李哲院长做《会计重点专业建设到升本专业培育过程中的体会》主题发言,李院总结了会计学院在重点专业建设过程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师生在省级各类竞赛获奖29项,立省级各类课题20项,累计培育校级及以上名师26名以及学院的“蓝青工程”项目培育了青年教师15名。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积极展开校企合作,建设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共建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企共编教材5本,与5家知名企业长期合作。李院长根据《办法》对照指标要求,分析总结了会计专业升本的建设方向和目标。李院还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分析认为能“学知识,长技能,好就业,有发展”的专业才称得上好专业;指出只有持之以恒地抓好人员、设备、文件三要素,才能抓好专业建设,希望全体教师要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锲而不舍的事业意志,实干笃行,砥砺奋进!



  何志宏副处长做《坚定方向瞄准目标,凝练特色打造品牌,绘制蓝图规划梦想》专题发言。何处表示,我们一定要瞄准升本目标, 围绕“二、四、六、八、十”路径进行学校内涵建设,全力打造专业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具有华立特色的双“2366”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531”为路径的内部质量保障和运行机制,为学校“十四五”期间实现专业升本提供基础保障。



  李卫国副处长总结汇报了2020年我校获得的科研成果以及和同类院校相比存在的差距,同时提出我们一定要重视科研平台,力争取在横向项目、社会服务项目上有突破能推进,利用科研成果扩大宣传,提高学校品牌影响力。


  马龙海执行校长发言,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表扬校教科研部门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马校长表示尽管学校的科研基础还不强,但取得的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马校长指出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一所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我们必须要继续重视科研工作。同时,一定要有紧迫感,要向同类优秀院校看齐,努力追赶,迎难而上,要借鉴学习其他同类优秀院校的组织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最后,马校要求各职能部门对本学期重点工作要编制好实施计划、方案,未来一定要大力加强教学建设和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明确建设发展路径,形成行动方案。



  刘庄校长对五位发言人的精彩发言做了充分的肯定,刘校指出每年底召开教学与科研的总结研讨会议是高校的工作规律。会议的召开提供了一个科研研讨交流的平台。刘校长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一定要聚焦升本全力以赴,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教学与科研更上一层楼。


 

  本次会议因去年底疫情原因推迟至今天召开并圆满结束,相信全校上下同心,在新的一年不忘初心,凝心聚力砥砺前行!

  

(图/程海悦/文/吴韵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