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近日,教育学院组织开展了一场教师公开课暨教学交流活动。本次活动以“以课促研,共话成长”为主题,聚焦课程教学的创新与优化,通过深度的教学经验分享、沉浸式的课堂观摩以及富有成效的研讨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形式,为学院教师搭建起一个高效优质的交流学习平台。
在《大学语文》的公开课上,邱清馨老师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用融合传统中式教育的深厚底蕴与西式留学教育的广阔视野,为学生们呈现了一场人文教育的新范式。课堂上,邱老师巧妙地以东方古典神话与西方古希腊神话的塑造差异为切入点,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踏上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探索之旅。从先秦的古朴到清代的繁华,三千多年的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在邱老师的娓娓道来中徐徐展开。魏晋六朝笔记小说中的鬼狐精怪,与唐传奇中的才子佳人故事交相辉映,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了《搜神记》的奇幻宇宙与《莺莺传》的情感迷宫。在这场文化的盛宴中,学生们不仅领略了古典文学的魅力,更在阅读与思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了坚实的“软实力”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何灿在《幼儿舞蹈创编》公开课上,为同学们深刻阐述了教学的核心理念:“幼儿舞蹈创编,其精髓不在于简单‘传授动作’,而在于巧妙‘营造情境’。教师应化身为幼儿行为的敏锐观察者与丰富资源的桥梁搭建者。”作为一门以技能实践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何老师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既注重舞蹈基本功的扎实掌握,又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编意识。整堂课程设计和教学环节紧凑且层层深入,从基础动作的细致分解训练,到舞段创意的精彩展示,每一步都精心布局,旨在让学生在“学”中实践,在“练”中创新,传递“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激发同学们对幼儿舞蹈创编的热爱与创造力。
评课交流会上,与会听课教师分别就两堂公开课从多维度展开探讨,指出课程教学需借助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结构,助力课堂教学设计与创新;同时,把思政元素融入每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随后,学院院长马岳良教授结合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强调当今职教体系人培方案修订和强化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是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走深走实的关键之举。要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新修(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重点打造学院“五金”体系建设(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强化校企合作、升级实训资源等方式,提升教师教学、实践、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推动学院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
两位公开课教师围绕教学设计作了个人分享。邱老师提到,《大学语文》课程聚焦提升文学素养与职场表达能力,通过重构教材散篇为文体发展脉络体系,结合趣味案例等策略调动课堂参与,强化输出能力培养。何老师表示,《幼儿舞蹈创编》需融合趣味性与适龄性,以动物模仿、生活场景等元素激发兴趣,设计简洁重复的节奏化动作;教学中通过互动提问、鼓励创编保护创造力,注重情感传递与艺术启蒙,助力幼师打造寓教于乐的舞蹈课堂。
学校教学督导隋良志与陈福明教授点评时指出,学院推出的两堂公开课,一堂源自通识教育课程,另一堂则根植于专业技能课程,它们共同构成了教育学院课程体系内相辅相成的两大支柱,学院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建设。同时勉励全体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力求在各自的教学岗位上绽放光彩,共同成长为引领时代、卓越的教育工作者,为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贡献力量。
教务处副处长伍思立充分肯定两位教师的授课成效,指出教育学院在扎实教学基础、优化课程设计及课堂管理方面成效显著:教师备课充分、内容精准,课堂通过多元互动激发学生主体性,教学风格融合人文关怀与艺术表达,既彰显课程特色,又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他向学院发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整合数字化资源强化教学直观性与互动性;二是深化“思-做-评”闭环设计,贯通通识与专业课的实践思维联动;三是加强教研经验提炼与案例共享,系统化提升课程质量,推动教学成果持续优化。
此次教育学院公开课听课评课交流盛会不仅是一次教学技艺的深度对话,更是推动教学质量跃升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引擎,为个体教学智慧的绽放搭建了舞台,更为学院整体教学生态的优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者:梁冰 编辑:刘广 审核:马岳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