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宣传的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旨在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性和可及性,促进公众心理健康素养的整体提升,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各种丰富的活动。包括拍摄、宣传促进精神发育健康的录像片和专题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热线等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精神卫生指的是一种健康的生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能够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工作。
在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的社会背景下,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多数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失眠、轻中重度抑郁症、神经官能症,包括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焦虑症、恐怖症等,还有各种应激障碍、进食障碍等其它身心疾病。不过大多数心理问题属于持续时间比较短,程度比较轻,对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工作能力损害比较小,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各种减压措施,适当休息等方式,使心理问题得到缓解。假如心理问题持续存在,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或工作造成一定困扰,就要及时关注和诊治。
为了保持精神健康,我们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和健康脂肪,为大脑和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充足睡眠,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以提高睡眠质量,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规律运动:定期进行体育活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瑜伽或骑自行车,以释放压力,提升心情,并增强身体素质。
二、培养积极的心态。培养乐观的思维方式,将关注点转移到解决方案上,而非问题本身,以减轻心理负担,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能力。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培养自我同情和自我接纳,以减少自我批评和负面自我评价。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保持密切联系,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感受,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定期与朋友聚会、交流,分享快乐和困扰,寻求情感支持。参与社交活动,加入兴趣小组或志愿者组织,扩大社交圈子,增强社交技能。
四、关注心理健康。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自评,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学习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以缓解紧张情绪,提升自我放松能力。当感到焦虑、抑郁等情绪时,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
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更加理解、支持、关爱精神健康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健康、幸福的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拥有健康的人生,让我们一起关注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