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情绪绑架
因为压垮我们的往往是我们的情绪
“


什么是钝感力
“钝感力”一词其实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中文里连钝感这个词也不常见,只听说在科技领域有钝感机理、钝感剂等说法。
钝感, 心理学名词,与敏感“意思相对,词性相同,两者互为反义词。钝感是人的动作活动反应慢度的标尺,是用来描述人活动速率的。钝感系数越高则对外部反应越迟钝,同时其敏感度也会越低,人的思维只有钝感系数与敏感系数相平衡才更容易保持较为理性的思维,否则反之。


钝感力的作用



钝感力,它可以使我们更加从容地应对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以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做到处变不惊,相信它是这个社会一种必备的生存才能,一种智慧,让人终身受益。
钝感力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及人生智慧,相比激进、张扬、刚硬而言,更易在目前竞争激烈、节奏飞快、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也更易取得成功,并同时求得自身内心的平衡及与他人和社会的和谐共处。
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钝感力就是一种得寸进尺的才能。
有才能的人周围,肯定会有时常表扬他的人,而其本人也常会因表扬而“得寸进尺”。这种得寸进尺、得意忘形的精神,不是卑鄙无耻,而且一种让人朝着光明的未来展翅高飞的原动力。
为了培养人们的“钝感力”,就需要发扬得寸进尺的精神。换句话说,我们应该经常”得意忘形”。许多时候,这种精神能够从一个人的内在体现出来。


钝感力的表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不冲动,有耐性,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在看清本质之前不急于做判断,下决定。
不怕错误和失败,有勇气继续挑战或重新选择。
能面对嫉妒与嘲讽心怀感激。
懂得放奔一些什么,专注于自己的事,不盲目与别人比较。
能快速忘却不快的事情,或对别人的情绪、态度。不敏感,面对指责和嘲讽不在意,面对夸赞和恭维不骄傲。
有独立思考能力与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糟糕的结果或突发的意外能换个角度看问题,善于发现契机,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钝感力


纵观全局 拉长时间
很多事情,当时觉得很痛苦,一旦把时间的维度拉长到人生的尺寸,就越显得无关紧要。
建立自信 专注自我
擅用“关你什么事”和“关我什么事”,你的想法、选择、决定是你的事,别人无权干涉,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别人的问题行为生活与你无关,不要盲目比较。
不要猜测 了解事实
不要猜测别人的心思,猜测容易走向极端。如果你想知道,可以慢慢去了解事实再做判断。
注: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