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新节奏,焕发心能量——新学期健康作息指南

发布者:中医药学院发布时间:2025-02-17浏览次数:195

亲爱的同学们:   

夏末初秋的风吹来新学期的序曲,从慵懒的假期模式切换到规律的校园生活,你是否感到身体疲惫、精神倦怠?晨起困难、深夜亢奋、课堂犯困……这些“假期后遗症”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是时候为身心按下“重启键”了!

一、科学调整,让身体先“开学”

1. 渐进式调频法:不必强迫自己立刻回到6:30点起床的紧绷状态。每天比前一天早睡15分钟、早起10分钟,一周内逐步接近上课时间表,让生物钟自然过渡。   

2. 三餐定锚法:用早餐作为每日第一个“时间锚点”,7:00吃早餐→12:00午餐→18:00晚餐,通过规律饮食帮助身体建立新节律。   

3. 环境重塑术:睡前半小时调暗寝室灯光,将手机调至“课堂模式”(固定勿扰时段),用白噪音或轻音乐替代短视频的强刺激,营造睡眠友好环境。

二、心理调适,给自我多点温柔   

1. 接纳“假期惯性”:偶尔赖床不必自责,与其批评“我又熬夜了”,不如鼓励“明天提前5分钟放下手机”。   

2. 创造过渡仪式:晨起后做3分钟正念呼吸,午间散步时听校园广播,用微习惯搭建生活秩序感。   

3. 建立互助联盟:与室友约定同步熄灯时间,和同学组队晨跑打卡,让社交支持成为改变的动力。

三、规律作息的隐藏价值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稳定的作息能提升大脑海马体活跃度,让记忆力与专注力提升30%。当身体适应节奏后,你会惊喜发现:   

8:30的课堂不再“昏昏欲睡”   

15:00的图书馆专注度持续在线   

23:00的深度睡眠带来清晨的元气满满   


🏃♀️ 行动锦囊  

✅ 本周尝试:每天记录睡眠时间,用不同颜色标注“高效时段”与“疲惫低谷”   

✅ 设置“21天挑战”:完成三周规律作息后,给自己一份心仪奖励(如一场音乐会/心仪书籍)   

如果出现持续失眠、情绪低落等情况,请记得:   

✦ 登录华立园小程序进入“华立职院心理平台”预约

✦ 辅导员与心理委员随时准备倾听你的困扰   

昼夜交替的韵律里,藏着生命成长的密码。让我们从细微处关爱自己,用健康的节奏奏响新学期的乐章!   

让改变自然发生,让成长不负期待



                 编辑:周江辉

                 初审:周江辉

              复审:陈 辉

           终审:曾祥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