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一、办学定位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秉承育人为本、服务产业办学宗旨,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构建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经济管理人才。

二、专业建设

      学院聚焦数字经济新商科发展方向,开设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金融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现代物流管理和商务英语等8个招生专业这些专业被有机整合为两大专业集群: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和电子商务专业群。其中,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已成功获批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而电子商务专业群也荣获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的立项此外学院还与浪潮集团携手共建数智财经产业学院,并联合广州华立学院开设专本连读三二分段”协同育人班,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

三、师资力量

     学院着力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体系,现已形成以省级教学创新团队(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团队)为引领、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行业专家为支撑的优质教师队伍。师资结构呈现三大优势:一是职称层次突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51%,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2人;二是双师素质显著,具备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比例达68..88%;三是学历梯队合理,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69%,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29人。

      在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方面,团队取得丰硕成果:近年主持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75项;建成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教师团队在各级教学竞赛中屡获殊荣,累计获得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21年更以高职财会类专业校企‘共建共育共成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斩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四、教学特色

      学院深化产教融合,与浪潮集团、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广州财务代理行业协会,增城普惠金融促进会等专业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形成覆盖金融科技、智能财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百企合作矩阵。依托“厂中校”人才培养基地,实施岗位技能模块化教学;创新“工学交替班”培养机制,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

       校企共建省级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建成4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1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打造集岗位实习、项目实战、师资共享、技术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育人平台。这些实践平台不仅配备企业级软硬件设施,更建立了“企业导师+专业教师”双师指导制度,确保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同步更新。

      在“岗课赛证创”五维育人体系支撑下,学生专业竞争力显著提升。近三年来,斩获省级以上各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3、三等奖6“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省级以上奖项2项。

五、社会服务

      学院始终将社会服务作为专业集群建设的重要支点,充分发挥财经专业优势,创新打造产教融合+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模式,在服务区域发展中彰显高校责任担当。学院的乡村振兴团队于增城区成功构建荔枝+铁皮石斛+凉粉草复合型生态种植体系,通过立体农业模式实现单位土地产出效益提升,带动增城区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开创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在金融服务领域,学院构建政校企社四方联动机制,联合增城普惠金融促进会、校壹元助梦公益社团等组织,搭建助农金融服务平台。为荔枝种植户募集专项发展资金,开展定制化财会培训,帮助农户建立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实现资金使用效率产业投入回报率

      在直播电商领域,学院积极响应政府公益助农、经济扶贫的号召,利用高校的影响力和技术来帮助学校周边果农直播带货,同时宣传增城荔枝,先后荣获广东省农业电商品牌推广基地、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乡村振兴直播人才培养基地等殊荣,并于2023年荣膺乡村振兴电商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暨村村播工程示范校。

      通过跨界协同的立体化服务矩阵,学院已形成科技助产+金融赋能+直播助销+人才支撑的全链条服务模式。这种将专业建设深度融入社会服务的实践,不仅有效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更探索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了高校智慧与力量。

六、就业优势

       学院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凭借“专业技能扎实、职业素养突出”的显著优势赢得用人单位高度评价。近五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雇主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98%以上。部分毕业生进入中国平安,深圳市德永信财税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三元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华润万家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薪资水平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经济管理学院未来将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岗课赛证创”融通培养,打造大湾区新商科人才培养高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