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指示精神,打造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推动铸魂育人优质思政课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于10月19-20日组织开展了听课评课活动。学校党委书记林伟健、学校督导办曾纪杰、张志勇、陈淑娴、梁国英等领导和专家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
本次听课评课活动采取不打招呼、随堂听课的方式,先后听取了任志勇、何楚婷、林良铎、陈美欣、潘京萍、韩冰等老师的课。在课堂上,听课领导、专家及老师们认真聆听教师授课、做笔记,关注课堂教学组织的每一个环节,留心教师授课风格和学生听课情况。
每次听完课后,大家都抽出时间,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同执教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教学准备、仪态仪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PPT演示等方面进行全面评课。大家一起抱着负责任的态度,帮助任课教师找优点、谈不足,解困惑。
党委书记林伟健教授对各位任课教师的授课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他强调高校思政课是一门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属性的课程,融理论性、思想性和政治性于一体,有鲜明的思想引领与价值导向。思政课教师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全面履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
督导办的各位专家结合听课后所掌握的素材和各自的教学经验,就老师们的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内容与授课老师一一进行了深入交流,既分别肯定了各位教师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听课中发现,年轻教师刚上讲台,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欠缺,对课堂的整体驾驭能力不够强,需要进一步学习提高。专家们建议,年长一点的教师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充电,不断更新知识,与时代同步,以适应社会变化和青年学生的学习需要。
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廖良初教授在评课中提出,思政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关键课程,上好思政课,必须在政治性和理论性上下功夫。政治性反映了思政课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体现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理论性反映了思政课的学理性和系统性,体现了用什么理论、如何用理论培养人的重要问题。理论性要求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把概念讲清楚,注重教学内容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听课、评课活动,突出了教学中心地位,达到了强基础、补短板、促提高的目的。教师之间形成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教师们均表示虚心接受领导和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决心继续苦练基本功,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备课,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学生需求,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通讯员:李新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