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间,增城新塘镇走出了一位杰出的先贤,他历任礼部、兵部、吏部三部尚书,一生创办书院近40所,弟子遍布大江南北。他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提出“格物为体认天理”与“为学先须认仁,仁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理念,并创立了“甘泉学派”。他就是被誉为“大明真儒”的湛若水。为深入探究湛若水辉煌成就背后的家族故事,2024年3月20日,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的龙林老师将思政课堂移到了湛氏宗祠,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湛若水的家学底蕴,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道德自觉,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这堂特殊的思政课中,学生们跟随老师的步伐,一同走进位于增城新塘镇群星村的篤菴湛公祠。经湛氏后裔湛伟健先生的介绍,湛篤菴是新塘湛氏二世祖,其父湛露为新塘湛氏的开宗始祖,其弟湛晚丁的六世孙即为湛若水。篤菴湛公祠见证了湛氏家族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湛若水先生的精神遗产。在祠堂内,学生们认真聆听湛伟健先生讲述湛氏家族的历史故事,了解了新塘湛氏的起源、二世祖篤菴公的事迹,以及三世祖湛怀德保卫乡民、平息叛乱的忠义之事。随后,另一位湛氏后裔湛柏欣先生则讲述湛若水的生平事迹,了解他一生为学、为官的坚韧与执着。
湛氏家风可见一斑。接下来,龙林老师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随处体认天理”的深刻内涵,即尊重自然规律,顺应天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她还结合湛若水的教育实践,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传统观念,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听完湛先生和龙林老师的讲解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深受启发,他们不仅了解了湛若水的家族历史和精神品质,还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许多学生表示,要将“体认天理,明德修身”的理念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人才。两位湛先生最后勉励年轻人要“明德修身”,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
这堂移动思政课不仅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了湛氏家族的优良家风,还激发了他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学生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刘 燕
初审:龙 林
终审:廖良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