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我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营造教师们互相学习交流、共同提升教学水平的团队氛围。我院云浮校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听课及座谈活动。学校督导办主任隋良志教授、陈福明教授、二级学院督导严民良和思政课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此次活动主要由四位教师主讲,学院教师集体听课和开展座谈会四次。分别由张青老师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天老师主讲《大学生哲学素养》、谭茂琛老师主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和陈月娣老师主讲《思想道德与法治》。
11月4日下午,张青老师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座谈会上,各位督导悉心点评,教师们踊跃发言。一致认为张老师的课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讲课流程完善、节奏把握妥当;二是讲课内容熟练、观点清晰,语言表达准确;三是有着良好的精神风貌,有激情、有互动,态势语和仪容仪态得当。但老师们认为这堂课还有些不足,如旧课回顾过程中,对习题的讲解缺少深入分析;整体语速过快。
图:张青老师授课场景
11月6日下午,高天老师主讲《大学生哲学素养》第四章“利他人:悟人生价值”。座谈会上,各位督导认真点评,教师们积极发言。统一认为高老师的课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教学思想明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上主要运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对“价值与价值观”等概念做了细致的分析,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好奇心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注重师生互动,能适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讨论和得出结论。同时,还有些不足需要改进的,如课中应加入旧课回顾;板书应按规范来写。
图:高天老师授课场景
11月14日下午,谭茂琛老师主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五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座谈会上,经过督导点评和教师们讨论后,皆认为谭老师的课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注重启发式教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谭老师通过“提起改革开放,你会想到什么?”这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来开启本节课,是将教学研究引向深入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二是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善于引导并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三是对知识点的分析深入且有效,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来分析“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清晰明了又通俗易懂。但同时存在上课语速过快和旧课回顾时间过长等不足。
图:谭茂琛老师授课场景
11月15日下午,陈月娣老师主讲《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座谈会指出,陈老师的讲课准备充分、思路清晰和内容充足,课程内容的知识点过渡自然,内容逻辑性强,尤其案例分析贴合学生的学习生活,且讲解表达流畅和语调速度适中。不足之处是教学的态势语变化过多、课件字体与背景的颜色比较相似和案例分析缺乏地方特色。
图:谭茂琛老师授课场景
学校督导办主任隋良志表示,马院这次举办的听课及座谈会给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交流平台,有利于加强教学团队的理解和配合,有利于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经验分享,也有利于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解决年轻教师上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板书、教态、重难点不突出等问题。
图:督导们和谭院交换意见
图:座谈会讨论场景
谭剑林副院长在期中教学听课及座谈活动总结上提出,代表马院所有专兼职老师对各位督导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参与我院的听课和座谈交流活动表示最诚挚的感谢。认为督导们的专业指导和宝贵意见,对我院的教学工作有着深刻的启发。学院也将认真总结此次活动的经验,将建议和反馈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们的上课自觉性,增强上好思政课的自信心。接下来,学院将延续“期末教学听课及座谈活动”,并使其常态化。同时期待与各位督导保持更紧密的联系,共同探讨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
撰稿:张 青
审稿:刘 燕
二审:谭剑林
终审:廖良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