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教研室集体备课,把脉会诊“绪论”教学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03-12浏览次数:95

深化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德法课教师的教学能力,讲好《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第一堂“绪论”的教学内容,311下午我院德法教研室在G1-314会议举行集体备课会。特邀我院院长廖良初教授、副院长伍揆祁教授等专家给予现场指导,通过“主讲演绎+同行共议+专家会诊模式,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绪论教学进行深入研讨备课会由龙林主任主持。

 专家引领明方向

备课现场,王继东老师首先展示绪论PPT课件并讲解授课思路。在听取“绪论”课件及重要内容解析后,廖良初院长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一是要注重“绪论”部分交待3个问题:即讲清《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性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讲清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这门课对大学生有什么作用和意义;讲清当代大学生怎样学好这门课程、老师有什么要求。二是要注重素材选取的黏合性,即采用案例链+问题链双链驱动模式,通过“华立新青年”公众号提供的我校师生中的鲜活素材提升教学黏性,备课要做好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社会;三是要注重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教案、课件既要紧扣新版教材理论框架,又要有机融合时政素材,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创造性转化。

 

案例解析促提升

伍揆祁、汪芸等专家则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或教学督导经历,提出了优化备课路径:一是要备课需备深备实,认真消化教材内容并把握好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二是要注意选择和提炼教学素材,尽可能提取时代感更强、典型性更足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视频,尤应注意发挥案例解析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三是要执行教材转化策略,在讲准讲透理论的同时,多加关注和照顾学生的理解力和接受度。

与会的教研室其他教师就“绪论”部分的教学策略、技术路线、讲授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总结凝练启新程

教研室主任龙林在总结时提出,本次集体备课会是一次创新,即采用了“三阶提升法”,包括教学诊断阶段由专家团队对教案课件把脉分析、协同改进阶段由教研室成员共议互商、成果固化阶段则形成“1个标准课件+3套分层案例库”的教学资源包,对大家都是一次有益的集体研学和业务提升接下来,教研室将根据集体备课会意见力行立改、即行即改,同步采取建立教学案例库、实施课堂效果追踪评估等举措,持续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撰稿:黄   婧  

初审:伍揆祁

终审:廖良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