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互学促成长共研共进谋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浮校区)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04-11浏览次数:98

      为提升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水平,通过课堂观摩、教学研讨形式搭建教师互助成长平台,进一步营造“以听促教、以学赋能”的浓厚教研氛围4月1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云浮校区)联手教务处组织2位老师举行公开课教学活动。学校党委委员、校长助理张剑锋、教务处副处长伍思立、教学督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谭剑林与全体思政课教师及其他学院教师参


   


上午,黄海燕老师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有关内容课教学设计严谨,课堂环节环环相扣对知识进行系统回顾,运用生活化案例自然导入新课;采用“讲授+研讨”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学生群体进行个性化指导结合动态课件将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实例,授课声音洪亮富有感染力充分利用智慧教室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通过智慧课堂打造高效互动的课堂生态。教学中学生抬头率高,线上线下双平台互动问答频繁,课堂反馈系统数据显示知识点充分掌握。课程通过概念图进行结构化总结,布置的实践性作业有效打通知识迁移路径。课既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又保留了传统课堂的温度,充分展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意识。


       

 

下午,唐旭旺老师主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四章有关内容课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主题,教师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开始教学,知识点覆盖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英雄史观、共同富裕等多个维度,学生在课堂提问中“获得感”“参与感”等关键词出现频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理论图谱+时政插播”双线并进模式:在解读重要概念与原理时,同步插播“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系列短视频,通过历史影像与现实成就的对比,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动叙事。通过展现“浙江‘千万工程’20年蝶变”的纪实影像创设情境“脏乱差”到“绿富美”的乡村巨变镜头,生动诠释了“发展为了人民”的内在蕴涵,学生凝视屏幕的神情中映照着理论认同和情感共鸣光。这堂思政课激活了课堂生命力。


     


此次公开课的举办,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相互学习的机会,也有力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两位老师的公开课“首秀”为全体思政课教师起到了很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接下来,按照原定计划,云浮校区还将持续开展多场此类教学活动。  

 

文:赵君瑜

初审:张   

复审:伍揆祁

终审:廖良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