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春雨润增江。3月26日上午,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联合增城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文联等单位,在增城区1978电影小镇演艺中心隆重举行《明朝真儒湛若水》纪录片项目启动暨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甘泉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广州市增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廖平,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党委书记、社长张见悦等领导出席,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州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以及来自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广东文史学会、广东省老子文化学会等学术团体的专家学者参加揭牌仪式。学校党委书记陈良声、常务副校长马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廖良初、部分中层干部、全体思政课教师以及部分学生代表参加。
高校与地方政府协同联动,共同打造甘泉文化品牌,构建育人高地。在现场领导嘉宾和行业专家学者的见证下,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甘泉文化研究中心隆重揭牌。
增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廖平在致辞中指出:此次,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成立甘泉文化研究中心,是政府与属地高校联动,推进甘泉文化研究,擦亮甘泉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为地方高校构建起了校地合作文化育人的新平台。
我校党委书记陈良声发表致辞说:学校成立甘泉文化研究中心,就是要传承、发展甘泉文化。以学术研究为载体,讲好增城故事、讲好广州故事、讲好广东故事,传播岭南声音,擦亮地方文化名片,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提升人们对中华文化上的满足感、自豪感和自信心,提振人们的精气神,为广州城市振兴提供精神滋养与文化力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文化的繁荣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他表示,我校将加大学术研究和宣传教育力度,把甘泉文化中蕴含的哲学、心学、仁政、民本、教育、生态、科技等诸多思想,以及湛若水的成长经历、从政业绩、学术思想、为人品格、家风家教等宝贵财富转化为学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市民学习、社会教育的重要资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从而提升广大青年学生和社会成员的文化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揭牌仪式上,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创会会长,广东省社科院哲学所原所长、甘泉文化研究专家黄明同教授,现场向我校甘泉文化研究中心赠送了《湛若水全集》《湛若水评传》《岭南心学—从陈献章到湛若水》等书籍。学校常务副校长马俊代表研究中心接受了黄教授的赠书,对黄教授助力甘泉文化研究的义举表示充分肯定。
活动上,《明朝真儒湛若水》纪录片项目正式启动。现场还播放了由中泽传媒制作的《明朝真儒湛若水》概念片。
广东文史学会会长、广东省政府原副秘书长江海燕认为,拍摄《明朝真儒湛若水》纪录片,成立甘泉文化研究中心,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方式,用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把湛若水的学术思想探究,把甘泉文化精髓演活。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让湛若水学术思想和甘泉文化发扬光大,激励后人。
启动仪式结束后,召开了《明朝真儒湛若水》纪录片创作研讨会。北京大学新闻系原主任吕艺教授表示:作为当代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学者,很荣幸见证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甘泉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他认为,举行如此隆重的揭牌仪式,这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学校教育的表现,是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举措,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典范。
人物简介:
湛若水(1466—1560),是增城新塘人,被尊称为“甘泉先生”。年少拜名儒陈献章为师,成为白沙学说的衣钵传人。先后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侍读。嘉靖三年(1524),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后又历任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追赠太子少保。他在继承陈献章学说的基础上,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提出“格物为体认天理”与“为学先须认仁,仁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理念,创立的“甘泉学派”是岭南心学的集大成者,与王阳明的“阳明学”被时人并称为“王湛之学”。
他在全国各地创办书院近40所,弟子多达数千人,遍布大江南北,促进了明代心学的发展与繁荣。遗著有《心性图说》《圣学格物通》《湛甘泉集》。